織物是由細小柔長物通過交叉,繞結,連接構成的平軟片塊物。機織物是由存在交叉關系的紗線構成的。針織物是由存在繞結關系的紗線構成的。無紡織物是由存在連接關系的紗線構成的。第三織物是由存在交叉/繞結關系的紗線構成的。眾多紗線構成穩定的關系后就形成了織物。交叉,繞結和連接是紗線能構成的三種穩定結構關系。使織物保持穩定的形態和特定力學性能。
織物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人類誕生之初,作為一種生存的本能、人類會用一些細小的線條狀物穿插纏結,疊壓連接制作出具有一定形狀和功能的片塊,使其具有一定形狀和功能加以利用。較初的紡紗和有序的織造大約始于6000年前:人們開始使用梭來穿插紡成較長的紗線,織成梭織類織物;借助棒,鉤,針等牽引紗線穿繞,編成針織類織物;利用堿性物質使動物皮毛產生氈縮,做成無紡織物類的毛氈。經過長期的手工作坊式生產實踐、探索和改進,織造工具的功能效率持續提高,紡織原料的選擇加工逐步精細,籌備結構方式不斷創新。而紡織業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化是隨著新型材料、機械制造、機電動力控制等現代工業的發展,在近一百年內才完成的。如今織造工具、紡織原料、籌備結構仍繼續朝著新技術、高技術的方向發展著。
現如今,人類對于織物的研究生產越發透徹,對織物特性更有詳細的劃分;例如物理性能:密度、紗支、克重、紗線捻度、紗線力度強、織物結構、織物厚度、線圈長度、織物覆蓋系數、織物皺縮或織縮率、曲斜變形、拉伸力度強、撕裂力度強、接縫滑移、接縫力度強、粘合力度強、單紗力度強、紗線的單位線密度力度強、防鉤絲、折痕回復角測試、硬挺度測試、拒水性測試、防漏性、彈性及回復力、透氣性、透水汽性能、脹破力度、耐磨性測試、抗起毛起球性等。
而織物的彎曲性能是我們研究織物的挺括性、懸垂性、柔軟性等項性質的重要物理參量,通常采用抗彎長度(亦稱懸垂硬挺度)和抗彎剛度(亦稱彎曲硬挺度)兩個力學指標來表達“織物抵抗其彎曲方向形狀變化的能力”,統稱為硬挺度。
研究分析,大多數情況下,織物硬挺度的影響因素有紗線直徑粗細、織物幾何組織結構、捻度大小、織物厚度,織物組織、織物密度等有關。
紗線直徑粗細、捻度大小對織物硬挺度的影響:紗線直徑粗、捻度大時,紗線的彎曲剛度較大,織物較硬挺閽。如果將多噴織物的緯紗看作股線,緯紗的并紗數越多,織物的硬挺度就越強。但實際上,這種并緯的方式并不等同于股線,緯紗只并紗不加捻。因此,織物不會過于硬挺。而織物的組織結構對織物硬挺度的影響主要在于織物中交織點越多,浮長越短,經緯紗間切向滑動阻力就越大,織物中經緯紗間作相對移動的可能性越小,織物就越剛挺舊;當織物厚度增加時,織物彎曲剛度也顯著提高。除此之外,影響硬挺度的因素眾多,我司生產的這款YG207A織物硬挺度儀用于棉、毛、絲、麻、化纖等各類機織物、針織物、非織造織物、涂層織物等紡織品的硬挺度測定,同時也適合于紙張、皮革、薄膜等柔性材料的硬挺度測定,滿足廠商的多種需求。
YG207B織物硬挺度儀

儀器用途:
用于棉、毛、絲、麻、化纖等各類機織物、針織物、非織造織物、涂層織物等紡織品的硬挺度測定,同時也適合于紙張、皮革、薄膜等柔性材料的硬挺度測定。
符合標準:
GB/T 18318.1-2009、ISO9073-7-1995、ASTM D1388-1996等標準。
儀器特性:
1、 面板采用特鋁材質,金屬按鍵,操作靈敏、不易損壞;
2、 試樣可測試角度:41°,43.5°,45°,角度定位方便,符合不同測試標準要求;
3、 采用紅外測量方式,反應敏捷、數據精確;
4、 采用觸摸屏操作界面,操作簡單,直觀方便;
5、 中英文界面操作,智能化控制;
6、 步科步進電機控制,測試速度可從0.1mm/s~10mm/s可設定;
7、 傳動裝置為滾珠絲桿加直線導軌,確保運行平穩、無擺動;
9、壓板靠自重壓住試樣,符合標準,也不會對試樣造成形變;
10、壓板帶有標尺,可實時觀察行程;
11、儀器帶有打印接口,可直接打出數據報告;
12、除3個已有的標準外,還有1個自定義標準,所有參數都開放,方便用戶自定義測試;
13、三個標準加一個自定義標準的試樣方向(經緯向)各可測試最大99組數據;